别墅是住宅吗?
别墅,又称为乡间别墅或小筑,是指独门独户,具有别墅形制的居住建筑。一般位于城郊或乡村、度假景点等处,是由一个独立的建筑物或一组相邻的建筑物组成,面积较大,功能齐全,满足生活、娱乐、休闲等多方面的需求。 中国古人居住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居,二是宅。“居”是指民居,一般指普通老百姓居住的一类房子;而“宅”主要指官宦贵族等阶层居住的房屋,和“居”的区别很大。所以,按照古汉语的解释,别墅实际上就是“私家园林”的意思——属于私人所拥有的小庄园。
从土地所有制上来看,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分民地和爵地两大类,平民百姓的土地叫做民地,而封赐给贵族的国土叫做爵地(也有说法叫采邑)。不过,由于古代中国实行的是小农经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因此封地也不大,一般都是百里之地,用现在的土地理论来换算的话也就是150平方公里左右,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一个乡镇大小。
虽然“一夫一妇受田百亩”,但是耕地是要交税的,还要承担国家徭役,实际上到手的可耕种土地并不多。而且千百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认识到耕地是靠天吃饭,不可能有稳定的收入,于是他们就发明了“屯垦”的政策。简单来说就是在边境地区开荒种地,把收获的粮食交给军队食用以减轻赋税的压力。
汉唐时期,中国曾经有过扩张期,所以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边境地带也可以开辟为良田,进行正常的商业化耕种,比如汉代的西北边关、唐朝的朔方节度使驻地等地都曾出现过这样的情形。到了宋朝以后,中国的领土概念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由“守内虚外”转变为“守内固外”——即所谓的“重文轻武”,导致军事实力下降,同时由于商业化的进步,农耕经济的比重越来越高,土地作为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生产资料所具备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
宋元之后,随着城市经济的兴起以及土地私有化的进程加快,人们对于土地的占有不再像过去那样局限于耕作用地了。一些富豪和权贵们开始占据更多的良田美池,用来种植桑树、果树,或者建造花园水榭,享受田园的乐趣。这些土地虽然也缴纳一定的赋税,但是比一般的民地要少许多。这些土地上的收获完全归个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