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外别墅便宜?
先引用一下美国著名规划大师,景观设计师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 Halprin)的一句话作为引子,这句话出自他写的《美国的郊区》。 我经常把这句话用在讨论国内楼市泡沫的时候,但是今天忽然发现用在这里正好合适不过—— 美国的郊区化进程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至今已经有近百年时间。在这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从城镇到乡村再到郊区的迁移模式始终未曾停下过。
我最近读了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作者是芝加哥大学城市规划系主任,著名的城市规划师、建筑师路易斯·康(Louis I. Kahn)。这本书初版于1935年,但直到近年才由芝加哥大学出版新的版本。这部著作讨论了城市的问题,提出了城市设计的理念,同时,对今天的中国还有不可忽视的参考价值。在书中,康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 城市问题(urbanism)这个术语的含义比任何其他术语更容易引起争论。因为人们无法就“城”或是“市”是什么形成一个共识;同样,对于什么是“居住”,什么又是“居民”也意见不一。我将不使用这些带有争议性的术语。相反,我会用“都市区”和“郊区”这两个更具体的概念来代替“城市”和“市镇”,并用“居住区”来指代“住房”。 我认为劳伦斯·哈普林和路易斯·康所说的“城”或“都市区”实际上指的是我们今天所讲的中心城市或者城区,而“郊区”指的是我们现在所讲的郊区和村镇。
在讨论美国郊区时,两位学者都强调了汽车在城市中的重要性。正是因为汽车的发明并成为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才有了后来美国的郊区化进程。由于汽车使得交通不再拥堵,人们在市区工作和生活在郊区变得非常方便,于是出现了所谓的“以车为中心”的城市和住宅设计。
但正如路易斯·康所指出的,这种基于汽车的交通体系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效应。它使城市丧失了以往的邻里感和社会团结,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隔离。而这种通过汽车在城市中穿行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消耗能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的。 那么,如果回到这个问题——“为什么国外的别墅会比中国的便宜?”——答案其实已经很清楚了。因为外国的“郊区”比中国的“郊区”更“远”。在中国目前的房地产体系下,离市中心越远的地方房价越便宜,而离市中心越近的地方房价越高。但这其实是得不偿失的,因为离市中心越近的区域,其土地的价值往往更高。而在郊区购买价格便宜的别墅则意味着付出了高昂的交易成本和无限的维护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