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别墅谁造的?
1927年,英帝在把上海收回租界的同时,为了维持其在华特权和租界的繁荣,将公共租界扩建了两次,形成今天南京西路及铜仁路两片石库门里弄群。 这一带原有房屋,多系清末民初建造,破旧不堪,居民稠密混乱。改建工程于30年代初开始,由法、日、意、西班牙建筑师各自设计,建造具有四种不同风格的里弄住宅400余幢(栋),并配套建成公福(今名公寓)40幢以及学校、医院、俱乐部等公共设施,形成了现在静安寺地区西向发展、东西复合式的格局。
这些里弄建筑大多为砖混结构,以2~3层为主,部分6层,并有少量4层、5层。正立面通常有突出墙体300毫米的壁炉、高窗或山墙,局部有塔楼或钟楼顶。屋盖多为红瓦铺顶,也有青灰瓦或尖顶。门窗一般开在前侧,设外廊。
室内楼梯采用上海地区传统的“灶披间”形式,即在外墙位置用砖砌筑平台,作为上下楼的通道,两侧设置房间。平面布局灵活多变,有一梯一户、一梯多户的方案,还有一梯二户甚至三户的方案。
为体现“新式里弄”的概念,设计师们在建筑中大量运用了新的技术措施:如自来水管道、下水道系统、煤气管网以及电话线和供电线的敷设;对原住户进行动迁安置时所采用的配房原则等等,都为这座城市留下了现代设施与理念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