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墅抗震还是楼房抗震?
我们通常所说的地震指的是“天然地震”,是由地球内部构造运动引起的,这种地震可以通过计算确定地面运动的振幅和周期,进而算出建筑物受到的最大地震力。 但是工程上还常遇到另一种震源——人工地震。这类地震的成因很多,如核爆炸、油气井爆燃、矿山压裂、隧道开挖等,都会引发人工地震。 与天然地震相比,人工地震具有频率高、震中距近、波形复杂等特点,其地震波通过海洋、大地传导至陆地,产生的地面运动会造成更大的破坏。 然而,目前大多数城市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所采用的抗震设防标准都是基于天然地震资料得出的,对近场人工地震考虑不足。如果设防标准过高或过低,都有可能给建筑带来安全隐患。 那么,什么样的地震会构成威胁呢?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孙士海曾介绍,地震按照震级大小一般可分为微震(M<3)、弱震(M=3~4.9)、中震(M=5~6.9)和强震(M≥7)四个等级。其中微震和弱震造成的破坏较小,一般不会造成建筑物严重倒塌,但对高层建筑物可能会有一定危险;中震破坏程度显著增加,但发生的概率也相应降低;只有强震才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的重大损失。
1995年日本神户7.2级地震、2011年日本东北九州的津轻地震等都属于强震。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些地震发生在沿海地区,但它们的震源深度都大于30公里,属于浅源地震。浅源地震的周期短、能量集中、震感强烈,但波及范围不大,通常只损毁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建筑物,而深居内陆的高楼在浅源地震中大多不会遭到严重破坏。
不过,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不断爆发的“小区地震”让人不得不防范于未“震”之先。 2013年的攀枝花炳草岗小区地震、2014年的雅安青衣江上游县城小区地震以及2018年的中卫沙坡头区新墩花园居民住宅区等,都属此类。在这些地震中,房屋出现严重开裂、塌落、掉块等现象,个别居民楼整栋倒塌,但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这类地震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暾指出,这些地震都是由地下爆破引起的。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地下空间的利用。然而,在城市建筑群下方,存在大量无管无网的空洞,有些甚至被用于堆放垃圾或建起高楼。如果在这些区域进行爆破施工,就可能引起近场人工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