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客厅有什么讲究?
古代一般称厅堂,即厅房和堂屋的合称。厅房是会客之所,堂屋则是红白大事、祭祖活动的地方。旧时,在一正二厢的三合院或四合院中,正房的前面为庭院,庭院的前面为照壁,正房前面两侧建有左右厢房,正房又称堂屋。堂屋是作议事、待客、举行丧葬礼仪等的大厅。
堂屋前用木栅做成落地的堂栏杆。堂屋前较小的房间称“抱厦”,有的抱厦用木隔扇与堂屋隔成两层。正前方的抱厦称厅或正房,旁侧的抱厦称耳房。无抱厦的堂屋也可称正房。
旧时古民居的厅堂分为外厅和内堂,来去的通道称“仪门”。外厅是宾客来到时落轿、停放车辆和一般佣人干活的地方;内堂是家族议事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厅堂的内部装修装饰十分讲究。
比如木构架的梁、枋、金柱、檐柱等都是用楠木制作而成,而抱厦前的檐柱和梁架多用圆料,与厅堂用方料形成方、圆变化,形成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因为楠木光洁、光滑,并有芳香,虫见之不入,俗称土香杉。一般在厅堂内悬有“积善堂”之类的堂额,这都是封建社会伦理观念的反映,以示光前裕后。
还有在内堂明柱悬有“天地君亲师”的牌匾。其意是把封建社会的皇帝(君王)、亲爹、亲娘与天、地、师并列一起,让后人永远不忘。过去有些人家在内堂上方设有高供,内挂“肃静”“回避”之类的横匾,下面设供桌和太师椅,摆着烛台和香炉,香炉上插着三柱高香。这些家俱设施,是供本家族举行重大活动和祭祖时用的。
厅堂两边的山墙上有两个气窗,一为圆窗,一为方窗,也有都做成方窗的,俗称“招财气窗”。气窗上的窗棂图案一般均做成蝙蝠和寿桃或荷花图案,寓“福禄”和“福寿”及“和和美美”等之意,这都是吉祥图案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