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区别墅区?
以通途路的分界线为界,以北属于海曙区,以南则是鄞州区。 虽然同属一个区,但两边的气质完全不同。 海曙区的老城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早已是一片高楼林立的模样。而老宁波人习惯把老城厢里那些低矮的民居称为“弄堂”。 所谓“别业”,就是住宅的意思。古书上说,“别业,犹言馆第也”“若夫别业,非直馆第之雄者也”。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里说,“能吃一碗泡饭,便得一日快活;能睡一个香觉,便得一夜清闲……有屋可居,有地可耕,有书可读,有友可观,是谓‘四有人家’。” 在他看来,四有之家中,“有屋可居”是必要条件。“住”在这个词里,除了居住的意思之外,还包含了定居、恒久的象征义。 能够有屋可居,说明经济上实现了独立,人格上获得了自由。 所以,用现代汉语来说,“别业”可以理解为“独立的居所”或“自由的住所”。
海曙区的房子大多建于上世纪90年代前后。那时房地产刚刚启动,市场供给严重不足,房价还很便宜,2000元一平方米的建筑成本,就能建造一套不错的新房了。那时买新房的人大多拥有独立的户籍,经济上也较容易实现独立。 那时候的开发商还没现在这么谨慎。一块地如果几年卖不掉,他们就急了。于是各种奇思妙想的设计都出来啦——你看那“新江厦商城”,方方正正的一幢楼,每扇窗户都带个小小的阳台;那“新芝花园”就更厉害了,一幢楼居然有650户!
当然,也有不那么个性化的,比如这个小区叫“彩虹新村”,因为建在小区旁的彩虹路而得名。 从前的开发商不像现在这么会营销,他们更看重的是房屋本身的品质。只要质量可靠,交房的时候跟图纸上的样子差不多,人们也就挺满意了。 所以从前的房子,质量不错,设计也不差。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已经很难想象当年房子的质量和设计,为什么差不到哪里去?
我小时候住在宁波最老的居民小区之一,那里的房屋建成于上世纪50年代,是解放初期解放军浙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的基地。 那片区域叫做青松巷,现在已经改造了,那里将建成宁波第二图书馆和一家五星级酒店。 我爷爷当时是建筑工人,参加了这座小区的建造。他说那个年代的房子,都是“结实的很”,地板都不用做防漏处理,因为不用担心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