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室古代叫什么颜色?
古代没有“卧室”这个概念,一般有床的地方都称“寝”,睡的地方才称“卧”。《礼记·檀弓下》孔颖达疏云:“凡寝皆有席,席者息也;惟卧始眠时,不藉以息。”可见“寝”可以躺也可以坐(当椅子用),“卧”则仅指平躺睡觉。 寝、卧之别,古书时有记载:如《战国策》言“卧而听之”,此“卧”乃坐的意思。《礼记·曲礼上》“床笫之言,非礼不言”,这里的“卧”也是坐的意思。《论语·乡党》“寝而不梦”,此“卧”亦为睡的意思……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至于颜色,其实与今天意义差不多,只是“玄”和“青”被“黑”和“蓝”取代而已。红、黄、白为正色,赤、橙、绿为间色。宋代以来,人们习惯于把青色与白色相配,称为“青白”;明代以后又出现了“青花”、“青蓝”等词汇,实际上都是指的蓝色(即深蓝)。而黑色自古就有,在先秦文献中被称为“缁”或“乌”。由于乌在古代是孝鸟,所以黑色又有纯黑色的意思,所谓“乌褐”就是纯黑。
除了黑色外,古人对其他的色彩很忽视,因此也就没有什么所谓的“色调”一说。他们观察自然,认识自然,描述自然的方法远没有达到西方近代的水平。对于红橙黄白这样一些暖色调他们是很难区分、也很难定义的,甚至认为它们是同一类色彩(朱熹就认为红、橙、黄都是土石之色)。
同样,对于冷色他们也很模糊,只能感觉到有“凉”的感觉罢了。所谓的“色调”在古人眼里是不存在的。
在周代,人们把正东方叫“苍”,所以东方为“苍位”;“苍”,青色也,故苍位之色为“青色”,与我国的国旗之红色形成强烈的对比。
“青色”本“东方”之色,古人常以青色象征着春意和生机盎然的春天,把青色描绘“东方”之位,因此,古人把“东方”的天空叫“苍天”;古人把“东方”的大野叫“青野”;古人把“东方”的海洋叫“碧海”;“东方”和“青色”,都属于“东方”所属,古人以“东方”之位象征着万物生长和欣欣向荣,“东方”和“青色”,都象征着生命的希望。
“东方”与“青色”,不仅属于周易文化色彩哲学的美学范畴,而且属于周易文化数理哲学的美学范畴,因为方位主颜色,“青色”是“东方”之位的颜色,因而,“青色”与“东方”,是周易文化“象数”美学与“形色”美学的典型代表。
青色为东方颜色,古人就常以青色描绘东方之位,“西陆朝阳催岁尽,朔风摇落变春华。青门柳色驱寒雾,黄道星明照晓霞。南浦月明残漏急,东溟日出晓鸡鸣”。此诗是唐代诗人李峤《和杜侍御太清台宿》诗中写道。
青字,从生从井;“生”表示生命,“井”表示居所,因此青字以生以井为意,其本意指生命家园,其引伸意为生命色彩。在周易文化的色彩哲学中,青字从生从井的意蕴,说明了青色在古人的心目中是生命之色的原因所在,青色乃生命之色,生命之色乃青色。
青色在周易文化色彩哲学中是东方之色,“东方”,东方之位是万物生长之位,东方之色是生命之色,因此东方之位又叫“青位”,东方之色又叫“青色”,东方之色与东方之位是相互关联。
周易文化色彩哲学中的青色主“木”,是由于周易文化“象数”原则的“方位主颜色”决定的,“东方主青,青主木”;木与青既是天地之色,又是天地之气,木气乃东方所生,青气乃东方所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