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室古代叫什么颜色?
古代没有“卧室”这个概念,一般有床的地方都称“寝”,睡的地方才称“卧”。《礼记·檀弓下》孔颖达疏云:“凡寝皆有席,席者息也;惟卧始眠时,不藉以息。”可见“寝”可以躺也可以坐(当椅子用),“卧”则仅指平躺睡觉。 寝、卧之别,古书时有记载:如《战国策》言“卧而听之”,此“卧”乃坐的意思。《礼记·曲礼上》“床笫之言,非礼不言”,这里的“卧”也是坐的意思。《论语·乡党》“寝而不梦”,此“卧”亦为睡的意思……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至于颜色,其实与今天意义差不多,只是“玄”和“青”被“黑”和“蓝”取代而已。红、黄、白为正色,赤、橙、绿为间色。宋代以来,人们习惯于把青色与白色相配,称为“青白”;明代以后又出现了“青花”、“青蓝”等词汇,实际上都是指的蓝色(即深蓝)。而黑色自古就有,在先秦文献中被称为“缁”或“乌”。由于乌在古代是孝鸟,所以黑色又有纯黑色的意思,所谓“乌褐”就是纯黑。
除了黑色外,古人对其他的色彩很忽视,因此也就没有什么所谓的“色调”一说。他们观察自然,认识自然,描述自然的方法远没有达到西方近代的水平。对于红橙黄白这样一些暖色调他们是很难区分、也很难定义的,甚至认为它们是同一类色彩(朱熹就认为红、橙、黄都是土石之色)。
同样,对于冷色他们也很模糊,只能感觉到有“凉”的感觉罢了。所谓的“色调”在古人眼里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