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200多平别墅?
最近,很多粉丝在关注的问题就是,“小洋楼”。 这个问题很广泛,我讲的“小洋楼”是指带地下室+1-3层小楼,占地面积150平方米左右,总建筑面积不超过450平方米的住宅。 这样的房子,一般由一个主室、两个卧室(或书房)、一个客厅、一个餐厅和一个厨房组成,配有一个车库,可以满足日常生活和度假休闲的需要。
其实这个面积和格局的房子,现在城市中也常见,但为什么一提到农村就认为是大宅子呢? 我想大概是因为这些房子的造价高,功能齐全,住着舒服,在这些方面比一般城市的商品房要好; 而同时因为这些房子的占地规模大,所以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强,给人的感觉自然是这房子建的地方“占地”了。 其实,这种户型结构的小楼在城市里也很常见,只不过是在小区里面,给人的观感会好很多。 当然,这种房子造价肯定不菲,如果仅仅是砖混结构的房屋,土建成本就高了,再加上现在是钢筋混凝土的楼层,更是增加了建筑的成本,最后加上室内装修,没有200万是下不来的。
但如果按照建筑面积计算,每平米2万元,那么土地成本也就60万元左右。而如果在自家宅基地上自建,说不定还不用这么多钱——若是自己有车,平时也不怎么去城里生活,一年到头都在乡下,那么生活成本还会低一些。 如果考虑到未来的拆迁风险和房地产下跌的风险,这种自建的“小洋楼”无疑是很合算的。 不过,这样一栋房子需要花相当的时间去设计和建造,所以对于急于住新房的人来说,可能就不是最合适的。
另外,由于现在的房价已经趋于稳定,甚至有可能持续下降,所以这种占地多、建设标准高的自建房对于普通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现在虽然发展迅速,大城市得到了飞速的成长,但农村依然还是发展的较慢,特别是在建筑这一块显得尤为突兀,人们普遍对农村住宅建设缺乏必要的审美教育,设计感与都市相距甚远。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个项目,是一个改造自乡村老宅,占地两千多平的200多平别墅,项目位于重庆璧山区七塘镇,是一次“设计重塑乡村”的大胆尝试,希望可以为乡村复兴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原有老房是当地典型的川西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设计想要最大化地保留原有建筑,同时又需要满足新建木屋的设计语境,因此,设计选择将新建体量最大化地插入到原有建筑与大山的缝隙中,以获得新的建筑体量和形态。
大山、老房、新建体量形成由大到小的空间围合,形成一个静谧的庭院,也是建筑主要的活动空间。在此基础上,新的体量与原有建筑通过两个连接体相扣成一个整体。
新建体量由两层主楼和一层起居室构成。为应对当地夏天炎热、冬天较冷的气候特点,新建主楼采用了轻钢龙骨装配式木屋体系,利用木材营造出温暖舒适的室内环境,木屋屋面做成浅水池,下雨时可收集雨水,池水与场地中水塘相汇,形成一个微循环,屋面设有透明天窗,可改善木屋下层的采光与通风。
木屋起居室的一层是一个125平米的大平层,室内没有隔断,由两个相对而设的壁炉将室内分成起居社交区和卧室静谧区两大区域。
厨房位于一层一隅,为整个起居室配套服务。由餐厅侧步入庭院,是卧室区的阳台。整个木屋首层被庭院包裹,透过木百叶,人们可感受庭院中的四季变化。
木屋的二层为双卧套房,卧室、淋浴、盥洗、壁炉等功能区一字排开,在满足基本使用空间之外,将窗前最佳观景区留给人们活动共享。每个套房的室外都有阳台,可观景也可作为卧室的外延空间使用。
建筑外装采用了粗犷的竹钢挂板与细密的木格栅百叶,既有虚实对照又有肌理变化,丰富了建筑的表情。材料本身具有很强的自洁性能,可减少人为干预式维护,更加环保。
灯光设计上,除了必要的功能性照明,设计还重点营造了戏剧性的光影效果:透过室内壁炉上方的玻璃窗将温暖的火光透出窗外,形成一盏指路明灯,将屋面浅壁塘的水景变为天然的反射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