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客厅福字好吗?
福字倒贴的习俗,肇始于清代,是始于满清十王府的“倒福”,以讨“福倒(到)了”的吉祥口彩。但福字倒贴的用法,是有典章制度的,并非家里哪儿都能随便倒贴,否则就是犯忌。
清代以前,春节上的福字,不单是今天的红纸上黑字,也有黑纸上朱红字的。旧时商家春节上黑底红字福,取其红黑二色乃五行中火、水二种相克之色,以此压制整年内的店火。如今只用红纸黑字福了。
福字讲究的是“正”,新春贴福字,取其福(正)气至也。因此,绝大多数地方,春福都得正着贴。“福”字倒贴,是清代宫廷往民居推广而来,且只有大门内和影背墙这两个地方可以“倒福”。
清朝统治者为显示国威,推广满清文化风俗,将宫中新年吉祥口彩和过节方式,强行推行给其统治下的民众之家,倒福就是其中的一种。宫里新春在正殿丹墀东西两侧各立一根高三丈三、围三尺三的杉木杆,称“天杆”和“地杆”,杆顶悬斗方“福”字红灯。民间亦如其理,在大门内影背墙上粘福字,且必须“倒福”,用意是“福倒(到)了 ”,取吉祥口彩。
如今有些地方,竟将厅堂、卧室、走廊甚至柜子上也倒福,连古代最没文化的满清国人,也认为是胡闹。